躁鬱之心第一版,現在出到第二版了
AL為了安慰我對於可能甲狀腺手術的緊張,列舉了一些好處,當然主要是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切入,除此之外,「我對於開完刀之後,脾氣變好的妳,非常期待」。
醫生說我是臨床下的甲狀腺亢進,意思就是驗血的數值是不正常的(TSH過低),但並沒有一些臨床上的症狀,例如眼突和體重變輕(這點讓人很阿紮),不過我的心悸的確非常嚴重而且歷史悠久,事實上要不是最近追蹤發現我的結節有變異,進而作了一堆檢查後,我從沒想到原來讓我時時處於驚嚇狀態的心悸原來有可能不是正常現象,不是自然平衡的產物。
但更無法被測量的則是我的脾氣,好或不好見仁見智,還要視比較值而定,當然我得承認不好,但那也是在客觀環境下和自我期待的落差,所以我到底有沒有“脾氣暴躁“這個甲狀腺亢進的臨床上症狀?目前醫學並沒有辦法給我答案,一切只能等開刀後作before/after的對照,只是開刀後脾氣會變好的依據其實是因為甲狀腺素會由亢進轉為低下,人自然會跟著減速,脾氣也就會跟著和緩,但長期沒有甲狀腺素人是活不了的,所以我必需吃藥以補足甲狀腺素至正常人的水準,這樣子一來一回之後,到底原本該是由我全權主導的所謂“性情“與“脾氣“(甚至是體重),到底會成什麼樣子?我不知道。
躁鬱之心是精神病醫生凱.傑米森的回憶錄,回憶自己在追求精神病學專業的同時,如何與自身的躁鬱症對抗/共處的過程。正因為她自己是醫生,同時也是病人,所以面對憂鬱或躁鬱病人時,可以轉換多種不同角度去思考與審視病人或自己的處境。
但感同身受不代表豁然開朗或人生解答在握,她親眼看到病人在發病/治療中的種種不配合或抗拒或愚昧如何加重病情,但她卻一項都沒少作過。自小就飽受情緒來回激盪傷害心智的痛苦--躁症發作時,腦袋裡幻像頻生,她覺得自己似乎飛翔在星際宇宙間,手一伸就可以碰到土星環,激烈,明亮,色彩繽紛,節奏快速,人生中所有的創意奇想在一瞬間暴發,她像隻火箭被燃燒推進失速,但這一切在憂鬱症發作時嘎然停止,先前充滿能量與希望的人轉眼與世隔絕,無法遏抑自殺的念頭,心靈停滯,了無生趣--她仍然花了十年直到自己成為醫生卻再次發病後,她才能面對自己的病情並且接受治療,按時服藥。
我多年前看了這本書,印象最深的就是凱曾經眼睜睜的看著一位原本事業成功,家庭美滿的男病人,因為堅拒吃藥,於是在一次一次的發作住院後,終於引發其它病症枯竭身亡。病人並不是不知道自己生病,他只是深信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戰勝精神方面的疾病,他排斥吃藥,因為這藥會讓他失去作人的理性與尊嚴。
胃藥、感冒藥、抗生素、類固醇、或甚至是治療癌症的化療藥物,都比不上治療精神疾病藥物的可怕,在服藥緩解精神與情緒高低起伏的痛苦後,人會遲緩近似於呆滯,驅走如利刃般劃過皮膚的血淋淋心理折磨,卻像穿上醫療防護衣從此失去感受世界的能力,靈魂有如被囚禁在乾涸的軀體再無神采,曾經流竄全身如觸電般的喜悅與靈感,也像綻放過的煙火,燦爛後消逝的無影無蹤。
我非常能夠理解在這種看似愚蠢的逃避之中,其實只是對於“不知道自己是誰/如何證明自己是自己“的深沉恐懼。如果自己的喜怒哀樂,選擇,堅持,光耀內心帶來溫暖的情感與關係,建構社會身份與認同的所謂成就,其實都只是“不正常“的腦激素運作的結果,那人要如何面對治療後的“正常“卻陌生的世界?如果說連感官都會說謊告訴我完全不同的情節,那我們要多堅強多有勇氣才能對自我的定義有信心?
我其實也很期待,這次會是一個轉機,可以讓我不論內在外在,都有機會重新開始,但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我必需學會略過以上的問題,或是很寬容的,接受/認識新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