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廚房筆記:螞蟻上樹/涼拌茄子/蕃茄炒蛋

這些是近日在家作無業婦人(好友K說我就算不工作在家也算不上貴婦,只能算的上是無業婦人)時作的幾道菜。因為現在已經進入作菜的第二階段(自認為),所以比較不會像剛開始會戰戰兢兢的一切按照食譜走,說要放紅蘿蔔絲就會堅持買一條紅蘿蔔來切絲,剩下的紅蘿蔔只能放著發黑。而所謂的第二階段不是說哪樣材料份量少就自動省略,或家裡有白蘿蔔就改放白蘿蔔,而是知道道理後的變通,以及,作菜還是有其不能省略的瑣碎情趣,這點我覺得很重要,否則也只是吃飽而已。

所以這幾道菜我既上網找資料,也問媽媽尋求前輩意見,然後我再自己決定最後作法。




螞蟻上樹
  1. 粉絲用溫水泡軟備用,泡軟後我還會剪斷,因為模糊記憶裡好像聽過媽媽說要剪斷比較好炒方便吃。
  2. 熱鍋,爆香薑末,倒入絞肉,此時應該用豆瓣醬一起拌炒,但我偷用了超市簡易食譜的作法,用新東陽肉醬!新東陽肉醬裡就有豆瓣醬的成份,所以我就省了豆瓣醬,但還是得以下的調味料。
  3. 其它調味料是高湯1/2碗,加上醬油一匙,然後我加的是雞粉。事先調好然後在炒絞肉時放入。
  4. 等湯汁滾起,放粉絲開始耐心拌炒收汁,快要收汁完成時,放入蔥花和芹菜花拌勻後就可盛盤。
  5. 網路食譜說裝盤後還可以放麻油,但AL不愛麻油所以我沒放。還說肉末要愈碎愈好,蔥花和芹菜花也是,而且水份要剛好筷子挾起來會帶上肉末、蔥花和芹菜花才算合格。水份部份我覺得我處理的還可以,但肉末的量我常抓失手,通常太多,然後又不夠炒開,於是有些結成肉塊,從螞蟻變成大黃蜂。
涼拌茄子

我非常愛吃茄子,基本上不受大眾喜愛的食材我都愛,例如茄子,青椒、洋蔥(而且開始作菜之後又更知道洋蔥的好)等,但AL不愛茄子,而且茄子其實不好煮,又吃油,我實在不想作出一道只有肥自己的菜…於是決定來試作涼拌茄子。

涼拌茄子的重點其實只有兩個,一個是弄熟茄子,一個是醬汁調配。前者網路上隨便查都一堆資料,當然並不只是教人把茄子弄熟,而是如何弄熟了,卻不變色,這次我採取的作法是用蒸的方式,據說如此一來雖然不能保持完美的深紫色,但也會是漂亮的淡紫色,但還是要注意時間只能蒸5、6分鐘,否則還是會變咖啡色。

結果?的確是漂亮的淡紫色,是個值得記下來的簡單好方法。至於醬汁也有很多說法,有人會加砂糖,有人加香油、紅油等等,但我第一最不愛作菜加砂糖(並不是我以為加了砂糖菜會變甜,只是我還無法體會砂糖的作用),第二AL也不愛麻油,我自己不愛紅油(其實我也不知道什麼是紅油),所以我就再來個混搭:醬油,白醋和味霖, 但比例我完全不記得了,總之是邊試邊調,而且一開始還失手倒太多本來就味道比較重的雲林陳源和醬油,所以也只能且戰且走。然後放進切碎的大蒜和香菜放置一段時間吸味。

照理說這樣應該就算完成,但我打開冰箱看到之前買的黃金鵝油蔥,就也挖了一匙放進去,結果?還不錯,馬上增添了一點厚度與醇度。總結,還算成功,但下次能不能調出一樣的醬汁就不一定了。

蕃茄炒蛋

也是一道簡單,但作法有百百種的家常菜,令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忠南飯館的蕃茄炒蛋,一邊是蕃茄一邊是蛋,讓我和AL靜默數秒懷疑是否上錯菜。

我喜歡的蕃茄炒蛋的蛋要膨鬆,厚實卻有空氣感,當然也要帶蕃茄自然甜味。但其實不容易,大多數吃到的不是呈現湯水狀,就是非常紮實的蛋片。所以這次也上網查了一下,用圖片選擇接近我理想的作法,以下是這次試作的方式:
  1. 本上是兩粒蕃茄加四顆蛋,蕃茄切小塊,然後打蛋,此時要加鹽調味。
    我這次就忘了調味,所以都炒完起鍋後一嚐覺得沒味道,只能再下鍋一次,糟。
  2. 熱鍋翻炒蛋液至七分固體狀即起鍋。
    這裡就是最難的地方,我至今無法掌握讓蛋膨鬆的祕訣,所以只能偷偷用西式嫩蛋的作法,才能勉強作到七分固體狀的蛋塊。不過實在太擔心於是太早起鍋,所以反而有點過生不成形。
  3. 用餘油爆香蒜頭,然後丟進切小塊的蕃茄,翻炒幾下加水,然後中小火燜煮,水滾後加鹽再炒一下。
  4. 加入剛剛七分固體狀的蛋塊,混合翻炒入味,並且更加固定蛋的形狀。
  5. 加入蔥段再炒幾下就起鍋,完成。
剛起鍋時覺得挺不會的,本來過稀的蛋也在第二次下鍋時定形,而且也有保持膨鬆感,但上桌之後可能是蕃茄出水,就慢慢的走向湯水系的蕃茄炒蛋一路了。所以,只能再試一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